这两天媒体被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刷了屏,这振奋人心的喜讯掀起了舆论界一股不小的波澜,借此批评中国科教体系居然成了舆论的主流,原因无非就是所谓的“三无”科学家:无留洋背景,无博士学位,无院士头衔。本应是正能量,竟然招来了一片批判。
我倒是觉得屠呦呦获得诺奖,本身就是中国科教体系的成功。
首先新中国刚过完66岁的生日,我们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科教体系,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培养了一名生理医学诺奖的获得者,不正说明了中国科教体系的成功吗?
其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什么就一定要是院士呢?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,她无需用院士头衔来粉饰,如同要一个博士去证明是某某名牌中学毕业的一样,这正说明中国教育科研体系具有多元性。
最后科教工作者可以以屠呦呦为榜样,无需急功近利,应该返朴归真,多一些实干,少一些花哨;多一点安静,少一点浮躁;多一点务实,少一点功利,对中国涌现出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随着科教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进,在 “科教兴国”的战略方针指引下,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更多的 “屠呦呦”。